【有雷】房元凱影評/失控的城市造就失控的小丑 席捲全球的悲鳴、嘲諷社會現況的反思
看過目前票房冠軍《小丑》的朋友是否記得電影開場的第一句台詞,由收音機廣播所發出來的聲音:高譚市民早安,今天是10月15號週四,城市因罷工之故垃圾依然堆積如山,鼠患肆虐….
不少網站與媒體已對本片發表影評文章,但看來看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小弟有些不同的觀察與觀點,雖說我不是專業影評人,但大學念的是劇場藝術,累積讀過的經典劇本少說也有兩百本,大言不慚地我打開話匣子說故事,請看倌們姑且忍受我的野人獻曝!
A. 悲劇的定義
看完本片,相信走出戲院的你,心情直到返回家中蜷曲在床上還久久不能平復,心中的餘音依舊迴盪著你對『小丑』沈重的憐憫。
什麼是悲劇?又如何定義對於悲劇的共鳴?悲劇情感的喚起,便是當我們側看一個人物,他準備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的生命以獲取一樣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個人的『尊嚴』。不論是古希臘悲劇奧瑞斯提斯,到莎翁的哈姆雷特,劇中主人翁皆欲為所屬社會中獲取應得的尊重而奮鬥,劇作家們書寫這一段可歌可泣的生命歷程。
▲引起共鳴的悲劇,不論是古希臘悲劇奧瑞斯提斯,到莎翁的哈姆雷特,劇中主人翁皆欲為所屬社會中獲取應得的尊重而奮鬥,劇作家們書寫這一段可歌可泣的生命歷程。《JOKER小丑》電影劇照
B. 貌似向寫實主義的亞瑟米勒致敬
部分國內影評將本片的編導手法導向懸疑性的文本揣測,在男主角幻想部分的片段與劇末男主角在精神病院作為聯想,認為有可能整部電影的故事都是小丑自己本身的想像,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就類似『劇中劇』戲劇理論概念,但我倒不認為編導有這樣的初衷,本片導演刻意淡化『小丑』與蝙蝠俠的關係,甚至沒有任何科幻或動漫的劇情與場景,談論的主題又如此沈重,基本上,它比較像是一部社會寫實劇,當然,我們也可以揣測這是『醉後大丈夫』導演Todd Philip想證明自己有問鼎奧斯卡小金人的實力所選擇的編導方向。
正因為如此,我們就以社會寫實主義的方面來分析一下本劇。『小丑』主角名為亞瑟,美國偉大的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是另一位創造悲劇英雄(『推銷員之死』中的威利洛門)的大師,大家可能對他不太熟悉,但是亞瑟先生可是美國社會寫實主義劇場的重要代表人物,瑪麗蓮夢露曾經是他其中一任妻子,可見亞瑟米勒當時的才情就連女神都為之傾倒。我並不清楚本片編劇兼導演的Todd是否有向亞瑟米勒致敬的隱射,但可以確定的是『小丑』與『推銷員之死』都是社會寫實主義下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兩部劇作有諸多『共性』,值得拿來做番比較。
▲1985年CBS電視台出品的《推銷員之死》。《推銷員之死》電影海報
▲攝於1956年,亞瑟米勒和第二任妻子瑪麗蓮夢露。Cart.Gossett JR., The New York Times
一、1980年代高譚市中的『小丑』與1940年代『推銷員之死』雖然時空不同,但相隔半個世紀的故事背景都有著大環境蕭條,貧富不均,社會底層邊緣人的問題等等,這也非常類似另一位蘇格蘭名劇作家Irvine Welsh的諸多大作熱衷探討的議題,最響負盛名的就是『猜火車』,還有我大學時的畢業舞台設計作品改編其原著劇本的『Head State』(天使塵)。導演Todd似乎在這時候上映本片,難免對美國社會現況有些隱射,這也是我支持本片是以社會寫實主義為基底的理由。
▲1996年上映,被譽為英國史上最佳電影之一的《猜火車》。《猜火車》電影海報
▲Irvine Welsh 2006年攝於波蘭華沙。By Mariusz Kubik, http://www.mariuszkubik.pl
二、『推銷員之死』是以今昔機動併現(a mobile concurrency of past and present)的倒敘追朔方式穿插鋪陳全劇,很多的場景是透過往事的再現交待故事的前因後果。今昔真幻的交織,是以聯想的方式呈現。而『小丑』雖是直敘式的言說故事,但劇中也穿插數個場景,觀眾往下看後才會發現很多發生過的事件是男主角個人的幻想,同樣的,導演透過主角的幻想交待其內在人格發展的脈絡,姑且說這是一種真幻機動併現(a mobile concurrency of reality and unreality)吧。這部分也解釋了是『劇中劇』還是『寫實劇』的支撐論述。
三、社會寫實的批判皆透過悲劇英雄帶動觀眾反思,亞瑟米勒認為個人並非隔離的單位,而社會也絕非模糊的概念。若不將人放入社會中觀察,則無法彰顯其地位與尊嚴,個人的渴望與痛苦就無法獲得共鳴與理解。『推銷員之死』中的主角威利洛門用力地想要成為社會眼中成功的人士,兒子眼中成功的父親,妻子心中崇拜的丈夫,無奈在工作、家庭各方面的挫敗下,最終選擇不當的方式:自殺以獲取高額保險給到家庭。『小丑』中的主角亞瑟一心想要成為帶給大家歡樂的單口相聲演員,他努力的學習觀摩別人的演出,勤勞地做著筆記,無奈母親對他志向的忽視以及社會周遭一再地踐踏他的努力,亞瑟也因為一再地挫敗而選擇不當的方式,殺害鄙視與欺負他的人而獲得自身心靈的救贖,即便劇終身體被關在精神病院,但從他的笑容當中,不難窺探他的內心是重獲自由的。悲劇英雄能否成功地讓世人感到悲劇性,端看他的奮鬥歷程與遭受的苦難而定,悲劇不是悲劇英雄的特權,而是他所掙得的救贖。
▲在工作、家庭各方面的挫敗下,威力最終選擇自殺以獲取高額保險給到家庭。《推銷員之死》電影劇照
▲歧視與社會周遭一再地踐踏亞瑟的努力,終將他推向崩潰邊緣。《JOKER小丑》電影劇照
C. 失序的社會造就負面的變數
為什麼電影片名是Joker 而不是Clown?其實馬戲團中的小丑是Clown這個字,但當你玩撲克牌時抽中的鬼牌,不叫clown,而叫Joker。 鬼牌代表的一種變數,打破遊戲規則的變數,這就如同反社會常規的小丑亞瑟,但是社會常規是真正的正常嗎?城市紊亂失序、財團壟斷資源、社會福利刪減,這一切彷彿我們就居住在高譚市。亞瑟對心理醫生抱怨,你都沒有聽我在說我的事,每次只是問我同樣的問題,有沒有負面的情緒,有沒有按時吃藥…心理醫生對亞瑟說,政府不會在乎像你這樣的人,也不會在乎像我這樣的人。的確,那麼政府在乎哪樣的人,我們似乎同樣地可以問問我們的政府,在新聞上出現的湯瑪斯韋恩(蝙蝠俠的父親)欲參選高譚市長,衣冠楚楚、官腔官調,不論是財閥或是政客,社會各階層的人民卻被這世上1%的權貴操弄著,而他們卻掌控了99%的資源。
▲歧視與社會周遭一再地踐踏亞瑟的努力,終將他推向崩潰邊緣。《JOKER小丑》電影劇照
我們並非全為社會所形塑而成,社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卻無所不在。每一個人都受社會的擺佈,若不是選擇宿命式的接受擺佈,就必須拿出勇氣對抗支配。我們看到小丑亞瑟的勇氣,也看到了反送中港民的勇氣,但小丑並非刻意蒙面,而是他認為帶給別人歡樂與微笑是他的『天職』,亞瑟無所畏懼,即便逃脫警方的追緝,但其實是為了趕去上電視節目以成全自身對抗這個社會所向世人宣告的『儀式』,他原本想要如英雄式地在電視觀眾面前結束自己的生命,卻在直播錄影時失控地『槍決』脫口秀的名主持人莫瑞(勞勃迪尼洛飾),也象徵著亞瑟對反社會菁英主義開了一槍。他沒有逃跑,因他已看透社會的條條框框。相較反蒙面禁令下達後再度受激怒的港民,小丑的悲鳴為何更能獲得觀眾的同情,乃在於他不因著蒙面而無底限的為所欲為,他更擁有從容面對、視死如歸的勇氣,宣告他欲爭取的生命尊嚴。
▲小丑上脫口秀前的從容展現他左右銘”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的勇氣,猶如反送中港民不選擇宿命式的擺佈,而是拿出勇氣對抗支配。《JOKER小丑》電影劇照
小丑在地鐵上遭受三位恰巧在韋恩集團工作的高級白領男的罷凌為保護自己而屠殺他們。當湯瑪斯韋恩接受電視訪談時,痛斥地鐵殺人魔以及興起社會更多戴著小丑面具上街抗議的群眾是躲在面具背後的Loser,並且強調這些作為會更讓辛苦奮鬥換取成功的人鄙棄,這一方面間接諷刺躲在鍵盤後虛擬網路世界中的任何以言語霸凌他人的網民,一方面也打了自以為是的社會中堅同溫層一記耳光,同理心的價值在社會上多麼可貴,可貴到當不同階層族群之間抹滅彼此相互的尊重時,這個共生共存的體系裡就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反思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是否也因著政治對立造成過多社會成本的浪費,別人的國家花時間在進步的同時,我們卻花了很多時間在鬥爭。
▲痛斥地鐵殺人魔以及興起社會更多戴著小丑面具上街抗議的Loser,間接諷刺躲在鍵盤後虛擬網路世界言語霸凌他人的網民。《JOKER小丑》電影劇照
亞瑟在劇中所殺害的人都是踐踏他尊嚴的人,追緝他的兩位警察亞瑟卻沒有對他們痛下毒手反而是其他帶著小丑面具的庶民將其『處置』;欲選市長的大企業家湯瑪斯韋恩與妻子也是在暗巷內遭受小丑庶民所『處決』,這又有另一層意義,警察與湯瑪斯韋恩,代表著政治與經濟,不是被男主角親手處置而是被社會群眾處置,意味著社群對政經現狀的唾棄,並非是小丑一個悲劇人物單單厭世的看法。
▲警察與湯瑪斯韋恩代表著政治與經濟,不是被男主角親手處置而是被社會群眾處置,意味著社群對政經現狀的唾棄。《JOKER小丑》電影劇照
我們看到亞瑟在劇院公廁中對巨型企業家湯瑪斯韋恩(類似郭董的角色)的咆哮,象徵著社會底層向權貴財閥的怒吼,小丑試圖喚醒對方用同理心平等尊重任何人,但一味地否定與畫了一條規範給所有社會上的人的時候,這齊頭式的平等對於一個身心障礙者、對於社會邊緣人是公平的嗎?
▲小丑試圖喚醒對方用同理心平等尊重任何人,齊頭式的規範與平等對於一個身心障礙者、社會邊緣人是公平的嗎?《JOKER小丑》電影劇照
D. 空間電影學_上下樓梯的暗示
導演絕對是個對空間心理學有概念的人,我邊看電影,邊計算著一件大家不太會去注意的細節,兩個小時的劇情視覺中,亞瑟有兩次從街道上轉進長長的樓梯拖著沈重的步伐上樓梯回到家中;有兩次是從地鐵月台往樓梯方向爬上階梯出地鐵站;有一次畫面是位在二樓的公司走下樓梯出了大門;有一次畫面是自精神病院搶奪了母親的病歷後逃往逃生間直奔階梯而下;有一次畫面,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他打扮好自家中出門下樓梯準備去電視台上節目。如果我沒算錯,共計有四次爬樓梯場景往上走,三次樓梯場景往下走。這意味著什麼?舉凡往上走的樓梯,都是讓他到達一個不屬於他的自我世界當中,舉凡下樓梯時,他彷彿做回了他自己,比方被同事陷害而革職後,觀眾反而看著他的背影開心地邊走邊跳下樓梯離開公司,在逃生間中發現母親真實的病症進而面對自己身世的真相,光鮮亮麗的出場為了登上夢寐以求的電視節目步下家門外的樓梯帶著喜悅與陶醉『慷慨赴義』。上樓梯所回歸到的是那個不屬於他的世界,一切的面帶微笑,一切的服務眾人,一切好似高高在上等他來服務大家,好似他與生俱來就低人一等,連在街頭當人形立牌打工都遭人欺凌,這上樓梯與下樓梯過渡瞬間的畫面,在不同時刻、不同場所穿插于電影當中,成了導演細微隱喻的過場藝術。
▲導演細微隱喻的過場藝術,舉凡往上走的樓梯,都是讓他到達一個不屬於他的自我世界當中,舉凡下樓梯時,他彷彿做回了他自己。《JOKER小丑》電影劇照
E. 社會寫實電影與身為一個設計人的關係
這個世界轉速太快,就連親人都來不及彼此深度的了解與關心,然後很多悲劇就此發生。前些時日某位年輕人跳樓輕生留下字條,當警方將只寫了兩行字的紙條遞給往生者的父母後,雙親放聲大哭,對著冰冷的遺體頻頻說著抱歉,悲劇的肇因便是父母親長期對孩子的不了解與批判,最後孩子以結束生命作為無聲與無生的抗議。
社會設計一直在強調的便是洞見、觀察、同理心。若為優秀的設計工作者,應該同時是一位優秀的社會觀察者,我雖稱不上優秀,但會為了這部電影大書特書,就在於我一直惕勵自己必須身體力行社會觀察的工作。世界轉速太快,快到我們浮光掠影輕描淡寫地看待周遭習以為常的一切,真正體察周遭的人,真正理解不同立場的人,是目前社會上嚴重匱乏的,我認為社會的正向能量不是先教大家愛與包容,若沒有先培育深度觀察與同理心的養成,談愛跟包容都太言之過早。
內心的幽禁或解放猶如飲水冷暖自知,就像小丑亞瑟在劇情一開始時有一幕坐在公車向窗外凝視的畫面,劇終前有一幕是坐在警車向窗外看的畫面,兩個畫面同一個角度,在他臉上卻顯露著迥異的表情,我們看到他對自己的解放,對喚起失控的徜徉。
▲開頭與劇末,公車與警車兩個畫面同一個角度,亞瑟臉上卻顯露迥異表情;被拘捕時洋溢著前所未有的自在,我們看到的是他對自己的解放,對喚起失控的徜徉。《JOKER小丑》電影劇照
失控的社會造就了『小丑』的誕生,我們何不捫心自問,塵世間各個角落『小丑』何其多?或視而未見,或隱忍未發,或正在醞釀?我們生活日常,是否曾經成為創造『小丑』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