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多年後重看諾蘭版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各自象徵「不同主題」打造史詩巨作
如果講到小編第一個看過的真人蝙蝠俠電影,那麼應該是 1989 年提姆波頓的版本,裡面的藝術和調性非常驚人,更是把整個漫畫給寫實化,讓人很容易就此進入DC最偉大的英雄其世界觀之中,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不過如果要勾起小編這個老人跟新生代的共同回憶,那麼就是諾蘭版的《黑暗騎士三部曲》。
要先說一下,諾蘭的三部電影之所以讓粉絲推崇,主要是因為裡面元素參考了很多經典漫畫故事,為此電影可以說是諾蘭讀過這些漫畫後,用自己心得去做詮釋的版本。而這有什麼重要的嗎?因為美國在改編時重視的是個人創意,此外蝙蝠俠已經有 80 年的歷史,不可能整個照本宣科搬上大銀幕,所以不同版本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有各自導演強烈風格,讓大家體會不同面向。
而諾蘭採取的是寫實主義,裡面的蝙蝠俠裝備和載具,都是採取當今時代都能想像得到的科技之延伸,就連超級惡棍都去掉比較懸的設定,拿最有名的小丑來講,他就沒掉進化學池裡面,白膚色是自己化妝弄出來的。為此諾蘭版三部曲靠著這樣的設定,表達出這些角色彷彿就像真實存在,成功的把「非漫畫迷」給拉進漫改電影的市場。
當然身為漫畫迷不會特別造神某個改編版本,因為每個改編都有其歷史意義在,為此就我個人來看波頓版是成功將蝙蝠俠黑暗風格給寫實化的功臣,諾蘭版則是將漫畫的政治議題放進改編電影的指標,藉此改寫整個相關生態!這點從第二集的電影標題開始沒有「蝙蝠俠」而是「黑暗騎士」也能看出相關端倪~怎麼說呢?因為三部曲等於是一個起承轉合的史詩,各自象徵了不同主題。
《蝙蝠俠:開戰時刻》表達了「開始」,就是指蝙蝠俠這角色的誕生,他的出現如何改變高譚市整個生態,也描寫高譚市的人們開始想著蝙蝠俠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黑暗騎士》表達了「殞落」,劇情透過死敵小丑的出現、女主角瑞秋的死亡、哈維墮落成雙面人,以及蝙蝠俠為了讓高譚市相信法律的光明面,所以自願扛下哈維所犯下罪行以及殺死他的罪名。暗指出蝙蝠俠雖然將小丑繩之以法,但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也讓蝙蝠俠身為英雄的象徵殞落,可卻也成為躲藏在暗處保護大眾的騎士。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表達的「崛起」,則是講述蝙蝠俠八年後的歸來,挽救高譚市脫離班恩的恐怖統治,藉此迎向真正的和平。表達出高譚市的重生,以及蝙蝠俠傳奇不會因布魯斯離開而結束,反是透過社會大眾的互助讓這個象徵重新崛起。
因此總結來看,諾蘭的三部曲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透過蝙蝠俠因為對抗各種獨具特色的反派,以及跟各路角色碰面和交流,藉此成長和表達心境的經典傳奇,可以說融合超級英雄漫畫的政治議題、史詩戰鬥、角色刻劃、世界觀設定的優秀系列,所以如今再次透過大銀幕觀賞,真的可以說是相當滿足,更讓我有別於初次觀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