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藍色恐懼》:冷冽的虛實魔術
因為今敏的《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讓我對於日本個人或團體的女子偶像感到不是那麼的愉悅,因為偶像本身就是把一個人徹底商品化的過程。除了必須要面對演藝圈的潛規則之外,還要面臨激進粉絲不時逾越的舉止。因為商業而塑造的形象,與自己內心的渴望形成許多零亂的矛盾,讓演藝人員時常陷入一種外在與自我之間的激烈糾葛。
《藍色恐懼》是讓在動畫圈有魔術師之稱的「今敏」揚名國際的代表作,在台灣這邊或許知名度並不是比「千年女優」還來的高,但可以說是奠定了今敏往後創作的方式。
《藍色恐懼:數位修復版》劇情大約描述原先是偶像歌手團體成員的霧越未麻,為了轉型為演員而單飛,在新的劇情片中演出強暴戲碼,並也拍攝全裸寫真。這樣的舉止讓經紀人與原先的歌迷感到困惑。雖然因此受到矚目,但她身邊的劇作家與攝影師接連慘遭殺害,而她自己似乎也陷入了某種雙重人格的幻象之中…..
冷冽的虛實魔術
在《Perfect Blue》之中可分為幾個不同角色得視點;未麻本人、經紀人、攝影師以及歌迷和影迷等。從這些不同的視角做出發,逐一交會成演藝圈這個複雜又酷寒的利益生態。我們總是習慣以「幕後」和「幕前」兩個稱呼來做為螢幕中的虛構與現實演員的區隔,但今敏卻刻意用各種虛實交替的手法來模糊之間的界線。
今敏消弭虛實間隔的方式相當高竿,有的時候甚至是讓觀眾防不慎防。在觀眾即將要認為麻美當下的空間屬於現實時,又忽然地讓觀眾意識到麻美其實正在戲劇的情境之中,這樣類似的手法在後來的《千年女優》之中更是大放光彩,表達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美麗夢幻,但在《Perfect Blue》中是冷酷而尖銳的,虛實之間的交疊讓觀眾宛如與麻美一樣受困於迷惑的空間內,內心產生出想要釐清現實與夢境之間差意的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就像是當前藝人的心境,到底幕前幕後,哪一個是真正想要得自己?是公司雕琢出來的形象,還是影迷投射的聖潔?
《Perfect Blue》是一個標準的戲中戲的結構,不過這裡的戲中戲又與《千年女優》有所不同。《千年女優》是另外一個虛構出的故事主線,彷彿是一個穿越劇。
《Perfect Blue》中的未麻參與一齣精神分裂症的驚悚片演出,劇情就來回地於現實與戲劇中頻繁交替,強烈的暗示著所有的兇殺悲劇是未麻所為,並也安排一名瘋狂粉絲試圖轉移觀眾推理的焦距,讓電影更是玄上加玄。雖然真正的兇手讓人有些出乎意料,但若深諳角色得個性,其實片頭也許就能推敲出絲微的端倪。
今敏在動畫界向來有影像魔術師的美譽。他將動畫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嫻熟的運鏡方式製做出另類的驚悚戲劇,傳達出密集的焦慮感。電影中亦有殘忍的血腥鏡頭,雖然為數不多,但在前面堆砌的能量之下,也足以震撼觀眾心頭已久。一幕幕冰冷的視覺乾坤挪移,劇烈的傳達出演藝圈這個冰冷又扭曲的舞台。
玷汙是成長的條件
未麻原本的志願是想當一名歌手,然而由於身為偶像的星途並不順遂,在娛樂媒體公司半說服半強迫之下,讓未麻答應了轉型為演員的要求。而長期合作的經紀人:留美為了保護未麻原本維持的清新形象,強烈反對拍攝強暴戲碼的要求。在觀看未麻現場拍攝強暴戲碼的留美,甚至難掩憤怒的眼淚而起身離去。
未麻的決定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不會陌生,例如因為麻雀變公主而聲名大噪的安海瑟薇以清新少女的形象出道,但隨著想要在演員生涯上有所突破,安海瑟薇開始嘗試大量參與與性愛跟裸露有關的電影演出機會,想當然而會遭受原先電影公司與影迷的責難。而演出《哈利波特》主角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也迫不及待地在百老匯上以裸戲向觀眾證明他不在是個孩童。以「性」做為演員生涯的蛻變,似乎成為心照不宣或是約定成俗的關鍵,身體或心靈上遭受一定程度的玷汙,被當作是「成熟」的標記。
但或許這就是轉型的捷徑,強烈的恥辱展現似乎可以傳達出對於多種戲路的可能性。雖然未麻多次在電影中嘶吼著這不是她真正的自己,但何謂「真正的自己」整部電影也沒有解答。其實她心中強烈的企圖心早已告訴了她的答案,只是當前的壓力讓她不想面對罷了。人總是想要往上爬,往上爬的過程中人總是甘願犧牲某些部分,或許藉由「性愛」一事就是想要強烈地傳達「犧牲」這個部分吧?
平面化影像的現實脫節
演藝圈相當殘忍的地方,就是為了塑造掏金的偶像,而將藝人徹底的商品化。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觀眾參與的官方投票或是任何言論,均是掌握了這些藝人的去留大權。AKB48就是典型而知名的例子,人氣持續低靡的成員就予以「畢業」,沒有任何轉圜的空間。我們在這些偶像看不到扎實的人性,只看到鋼硬的商業決策。
故事中的未麻為了轉型成演員,不僅挑戰了強暴戲碼,更是不惜寬衣解帶拍攝全裸寫真集,試圖想要一別之前清新的偶像風格。所謂的偶像就像是神明般的聖潔,受不起任何玷汙,就算有任何汙漬也必須被完好的隱藏著。但是當這個聖潔的形象受到沾染時,現實與幕後的虛幻之間就會產生強大的斷裂,形成一種相當大的落差。
有些狂熱的粉絲難以接受這樣的落差,他們無法辨清商業所堆砌出來甜美與演員本身真實的性格,會將演員的決定視為對虔誠者的背叛,做出超乎現實的舉動。當現實與虛幻之間的間隔只在一線之間,那樣的情況便會是岌岌可危了。當虛幻的樣貌決定了你在現實社會的舉止標準時,誰還會在乎隱沒在幕後真實的自己?
各式各樣的影像平面化了藝人,讓藝人的本質與現實脫節。這些藝人的攝像宛如獵物或戰利品般被收藏或擁有,它們始終掛著讓人愉悅的微笑,不再擁有真實的性格。而消費者還能恣意地對於這些毫無辯駁能力影像品頭論足一番,讓人感受到超現實的荒謬。而在網際網路盛行的現代,我們甚至可以用各種影像為崇幕的對象擬造出另一種虛構的現實。
影像的氾濫與失控,讓個人的價值受到了更多嚴峻的挑戰,亦讓謊言與現實之間出現諸多的錯亂。
歷久彌新
《Perfect Blue》本身亦是相當偏重寫實主義的作品。雖然這部作品是在所有筆者觀賞今敏作品中最後面的一部,但我從中感受不出與時代的脫節。從之後的《千年女優》、《東京教父》、《盜夢偵探》等作品,今敏不斷的嘗試了相當多的主題,這些主題都代表了這些都市中所衍生出來的文化。而《Perfect Blue》算是所有作品中相當冷冽而嚴酷的,精準地道出演藝圈血腥的面貌。
只可惜這位影像魔術師卻以四十七歲之齡驟逝,徒留無限的遺憾。若今敏仍舊在世還會帶給我們多少驚奇的旅程?這些已都只能成為永遠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