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鄰居來了又走 些許陪伴無法抵消為金錢遺忘的生存守則 留下的是一無所有的哈提茲 冬天到來 久病臥床的母親忘記了春的滋味 最終也沒能熬到下一個春天 埋葬母親後生活依舊繼續 孤身一人的哈提茲重新養起蜜蜂 依舊堅守她與蜜蜂對半平分的規則 明明時過境遷 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茫茫天地間只是少了那幾個人而已 戴着頭巾的那個身影依舊 與她的蜜蜂一起 繼續着剩下的故事 I did not expect this movie would hit me this hard. 簡單的鏡頭竟然能給我帶來那麼大的觸動 揭開母親的傷口和重新養蜂的哈提茲兩處將我徹底擊潰 千里之外的人們觀看的電影卻是某個人真實生活着的人生啊 感謝主創們用三年時間 兩千個小時記錄下了這珍貴的一切 聽說如今他們依舊和哈提茲保持着聯繫 還用此片收入給她買了一座小房子 真好 哈提茲 希望你一定要幸福
8/10
看完後心裡特別的平靜。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變的是時間不斷地推移,人來了又去,不變的是養蜂人心裡極致的孤獨和一片純白。除卻對生命和苦難的體悟外,兼有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製作團隊的用心令人敬佩,剔除所有矯揉造作,以最真實的影像來動人。This is not a movie, this is real life.
【馬其頓】(觀於 2019.6.15 Sydney Film Festival,莫名其妙就從我眼皮子底下消失了標記,我友善地認為可能是不小心自己刪了)今年第一部給的(真正意義上的)五星,短短86分鐘,與這位在歲月中靜默,在平凡中耕耘的邊遠女養蜂人耐心見證自然的奇蹟。即使是與鄰居有着市井氣瑣碎的爭吵,抑或是母女之間的執拗與任性,但仍然在靜靜地綻放着詩意;日出日落,四季更迭,釀出最甜的蜜,需要耐心地等待,亦需要堅定的信念。
一個人性貪婪的寓言,也是一個女人的孤獨堅持。說她是養蜂人,還不如說是嚴格意義上的keeper看護者,真正的大自然的搬運工。遊牧一家帶來了難得的交流消遣,也帶來了工業化蜂箱,還有一個男孩,學到她與蜂相處的真諦,儼然是她從未有過的兒子,不知情地一問惹得沉默嘆息。機緣巧合的相遇,三年400小時的素材,再加上水滴石穿的後期,一部醇厚如此的紀錄片是無法第二次踏入的河流,能力苦力心力和福運缺一不可。「一半給我,一半留你「,Hatidze反覆叮囑的,是人的意志走在自然軌跡上起碼的謙遜和尊重。結尾的冬雪裡,狗狗舔着蜂蜜,蜂蜜粘在手上,她像那個牧羊人轉世,勞作在奶和蜜的土地,在高遠的山崖上看着和疫情鬥爭的我們,心念着thou shall reap what u sow... top 3 2019
那片廣袤平實的土地,廢墟荒村,孤獨的人和盤桓的禿鷲,夜晚的篝火和賴以生存的蜂群,包括那些離開的,留下的,新生的,死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他們深深觸動着最質樸的情感,生命的可畏可敬,自然的可畏可敬,貪婪的欲望和純澈的善良。他們在自然和歲月中亘古不變,淚水,欲望,生命,一切的生死枯榮輕得毫無察覺,默默地投奔茫然的未來。
冬天會過去,春天也總會到來。燦若信仰一樣的陽光和在陽光下信仰生存的人民,滿含着蒼涼和厚重的氣息,生死相繼。
- NDNF最touching的film,以及整個電影是完全真實的客觀視角,包括導演只有四個人,但是他們拍出了如此震撼的一部影片。
- 兩位導演為Hatidze安置了更好的住所,並且如果在官網上donate可以得到a jar of honey,電影背後的故事同樣讓人熱淚盈眶。
Pray to the God, it is not male. 那一家的母牛生小牛的時候,男孩如此祈禱。這個片子讓我想起了前幾天那個自己一點點搬石頭蓋房子的女人。這個世界是靠女人的生產才得以繁衍生息的,但女人似乎從生下來就被剝奪了生存資源。本片中的男性從最小的孩子開始,他就故意的傷害自己的妹妹,把她往大樹樁上撞,也就得到他媽媽幾句吼,沒有進一步懲罰。那個男人一直不懂蜜蜂的習性,也不關心蜜蜂的自然生態,他只要奪取其上的利益,以破壞的方式奪取自己的利益。牛大量死亡的時候,他只有埋怨,把牛死了的責任完全歸咎於妻子和兒子。他還扔了一句:God forbid women. 其實像自然界那樣運作就好了,男人交配完畢就去流浪吧,世界一定比現在好。
大地蜜語-留言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