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喬丹年少時受從事繪畫的母親影響,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17歲時開始進行文學和戲劇創作,從都柏林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過教師、演員等職業。1974年,他創設了作家協會,他的貢獻被視為愛爾蘭神話文學傳統的重大發展。在執導電影之前尼爾·喬丹就已經成為一位頗富名望的小說家,他的第一部故事集《突尼斯之夜》為他在1979年獲得加丁小說獎。他的電影作品大都由自己編劇而成,1982年...尼爾·喬丹年少時受從事繪畫的母親影響,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17歲時開始進行文學和戲劇創作,從都柏林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過教師、演員等職業。1974年,他創設了作家協會,他的貢獻被視為愛爾蘭神話文學傳統的重大發展。在執導電影之前尼爾·喬丹就已經成為一位頗富名望的小說家,他的第一部故事集《突尼斯之夜》為他在1979年獲得加丁小說獎。他的電影作品大都由自己編劇而成,1982年編劇並導演了第一部電影《天使》(Angel,1982),1986年編導的《蒙娜麗莎》(Mona Lisa,1986)使他聲名大振,成為一位倍受矚目的青年導演。此後,他進軍好萊塢,先後拍攝了《興高采烈》(High Spirits,1986)、《我們不是天使》(We're No Angles,1989)和《奇蹟》(The Miracle,1991)等影片,也都頗為人稱道。1992年,尼爾·喬丹執導了影片《哭泣遊戲》(The Crying Game。1992)。這是一部以愛爾蘭共和軍為題材的影片。該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沉的內蘊獲得了觀眾和影評人們的廣泛讚賞,並獲得了93年第65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等多項提名,尼爾·喬丹本人亦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原作劇本等兩項提名,並獲得了最佳原作劇本的金像獎。身為愛爾蘭人,對家鄉問題的深切關注和感受使他的影片具有了分外感人的藝術魅力。在1994年,尼爾·喬丹又拍攝了影片《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影片的巨大成功也使尼爾·喬丹的才華和實力再次為人們所認識。1996年,尼爾·喬丹再次拍攝了一部以愛爾蘭共和軍為題材的影片《邁克爾·柯林斯》(Michael Collins,1996),把愛爾蘭共和軍的創始人之一邁克爾·柯林斯搬上了銀幕。在1996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該片及男主角的扮演者連姆·尼森都獲得了大獎,其藝術魅力由此可見一斑。對家鄉事務的關切仍使他的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內涵和現實意義,面對人性的探討也使他的影片具有了感人的藝術魅力。尼爾·喬丹實在稱得上是一位才華卓越的電影大師。隨後的幾年中,尼爾·喬丹連續導演了《悲歡歲月》、《在夢中》、《愛到盡頭》、《義賊鮑伯》、《冥王星早餐》等片,2007年又推出《勇敢的人》,由朱迪·福斯特主演,同樣贏得讚譽一片。[+]展開劇情簡介